www.tangwaiming.com
適應體育運動訓練中心
93253115
  • 適應體育游泳課程
  • 相關文章
    • 本體覺失調及其影響
    • 自閉症孩童的感覺處理障礙
    • 為什麼醫學界及教育界一致推薦游泳運動給予有特殊需要孩童
    • 適應體育活動(遊戲)之概念
    • 與神經系統有關的心理動作問題
    • 運動與大腦關係
    • 活動設計原則
    • 兒童身體發展
    • 兒童認知發展
    • 兒童社會行為發展
    • 兒童品德發展階段
    • 協調和技術能力的發展敏感期
    • 柔韧訓練的方法和手段
    • 肌肉運動對消化和吸收機能的影響
    • 適應體育游泳 (Adapted Swimming) 對提高關節活動度的治療效益
  • Literature review on Swimming

兒童社會行為發展

兒童的社會行為發展並非單一性的發展,必須與身體發展、認知發展及情意發展一起相互交替應用,才能建立完整的全人發展,如缺少其中一個發展領域,容易造成兒童成長時期的社會行為缺陷。社會行為發展的主要目的是增進兒童與他人之間的人際關係,提升兒童在團隊中的互助合作技巧,以及建立自的我概念的認同。

剛出生嬰兒是非社會性的,對於自我與社會間的關係較為薄弱,完全以自我的生理需求為主,慢慢的在嬰幼兒時期,開始會對人產生臉部表情、聲音和動作反應,已經具有初始的社會行為 (朱敬先, 1992) 。兒童成長至2至6歲,身體動作及語言的迅速發展,漸漸的開始學習社會行為,從被動依賴大人的照顧變成主動積極的學習與他人互動。兒童社交行為以家庭生活範圍限制於與家庭成員間的互動,進入幼稚園之後,開始增加自己與家庭之外成員的社交互動,對於家長的依賴漸漸減少,反之與同儕之間的接觸漸漸增加,遊戲對象由成人逐漸轉向同年齡的兒童。



Parten (1932) 透過2至5歲的兒童參與遊戲活動的觀察,發現兒童的社會行為發展情形,隨著年齡的漸增,群體生活的意識也會提升,包括以下行為模式的發展:

(一) 無所事事的行為

    兒童選擇將自己置身於團體活動之外,覺得任何事情都事不關己,無法與其他兒童相處,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活動參與,比較自我為中心,習慣獨自遊玩。



(二) 旁觀者的行為

    兒童自己不參與活動而選擇在團體外觀察: 先行選擇不參與任何活動,常常從旁觀察他人參與的反應。

(三) 獨自遊戲 (Solitary Independent Play)

    兒童大約2 歲半至3歲,與同儕一起參與活動,選擇在自我的空間中,各玩各的玩具,彼此之間沒有任何交集,與其他兒童相處時,注意力集中在別人的活動,之後才會轉移到自己的活動。

(四) 平行遊戲 (Parallel Activity)

    兒童與同儕一起參與活動,與他人共同分享玩具,各自在自我的空間中玩耍,偶爾會互相觀察對方,但沒有互動或是交換玩具。對於同儕的活動予以反應,但不會侵犯他人。



(五) 聯合遊戲 (Associated Play)

    兒童在活動中漸漸與團隊中的同儕有互動,彼此間開始有社交行為產生。



(六) 合作性遊戲 (Cooperative Play)

    兒童將自己融入於團隊活動中,會與其他同儕一起從事團隊競賽,互相配合一起達成活動目標。
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.